人才战略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管人才、战略引领、业绩优先原则,聚焦服务支撑“三大战略”,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世界一流生态产业人才集群,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集团公司“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党管人才,市场导向。认真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党管人才”工作创新,突出市场驱动、市场标准和市场激励的人才配置作用。

2.人才优先,服务发展。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始终把服务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才工作与集团公司“十四五”重大工程和重点任务同步谋划、同步推进。

3.创新机制,激发活力。聚焦集团公司战略目标,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为重点,不断开拓人才开发新领域、新空间,完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健全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

4.开放纳才,事业聚才。围绕集团公司“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完善“引、育、用、留”一体化人才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三)“1357”战略体系

1.实现一个目标(总体目标):到2025年,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世界一流生态产业人才集群,形成广纳群贤、竞争择优、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工作新局面,为集团公司“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和智力支撑。

2.推进三项工程(重大工程)

“森林+”人才开发工程

“园区+”人才开发工程

“湖泊+”人才开发工程

3.健全五大体系(重要任务)

健全人才选任体系。持续推进市场化引才机制,规范董事会建设,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企业内部人才市场建设。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实施“继任者”培养计划,优化能力素质提升计划,加强干部交流力度,全面建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人才评价方法,强化考核结果分析运用。

健全人才激励体系。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健全分级分类的分配激励机制。针对各类人才不同发展方向和途径,完善职位职级晋升机制。统筹运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

健全人才监督体系。加大干部任前监督力度,逐步实行干部监督工作系统化、科学化,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形成事前严防、事中严管和事后严处的监督管理链条。

4.实施七项行动(重点行动)

市场化改革攻坚行动。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二级子公司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强化市场化选聘工作,优化薪酬分配机制,灵活开展各类中长期激励。

科学化考核评价行动。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系统考核评价工作,从人力资源各业务版块和战略匹配度、人才满意度、管理专业度等评价维度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进行全面考核,组织星级组织人事干部的评选工作。

专业化人才盘点行动。对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工作状态、培养潜力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深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配置计划。

立体化人才培养行动。建立多层级培训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分层分类的系统培训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五年内,全集团公司组织各级各类“中林大讲堂”专题讲座100场以上。

区域化共享服务行动。探索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支持二级子公司在本公司内部建立区域共享服务平台,将所属区域人员招聘、薪酬核算、劳动关系、人事档案等行政事务性工作集中起来,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流程。

信息化管理提升行动。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立完善集团公司人才信息网络和人才数据库,促进人才资源信息共享,加强人力资源关键节点和流程管控。

项目化典型培树行动。开展“森林+”、“园区+”、“湖泊+”十大年度人物评选,着力在搭建平台、重点培树、强力扶持上下功夫,坚持培养和关爱并举,宣传展示典型人物事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